心室收缩时,血液从心室流入动脉,主动脉压急剧升高,于心室收缩中期达最高,它所达到的这个最高数值就叫做收缩压,也称高压。心室舒张时,动脉血管弹性回缩,血液仍慢慢继续向前流动,但主动脉压下降,它所下降到最低的数值叫做舒张压也称低压。一般所说的动脉血压是指主动脉血压。因为在较大动脉中血压降落很小,所以实际测量中常将在上臂测得的肱动脉血压代表主动脉血压。长期以来人们用水银测压计来测量血压,因此习惯上用水银柱的高度来表示血压数值,即毫米汞柱(mmHg)。
收缩压和舒张压之间的差值称为脉压。一个心动周期中每个瞬间动脉血压的平均值,称为平均动脉压。简略计算《平均动脉压约为舒张压加1/3脉压。
血压产生的条件产生血压并维持血压的恒定,需要三个条件。
(1)血管腔内有血液充盈
这是血压产生的前提。人体内血液的总量称为血量,大部分血量在心血管中流动,称为循环血量;其余的滞留在肝、肺和静脉等贮存血库中,称为贮存血量。在剧烈运动、情绪激动以及失血等状态下,贮存血量可释放出来以补充循环血量的不足。由于存在于心血管系统的总血量超过循环系统的总容量,所以血管能够充盈。
(2)血流动力:
血流动力是指驱使血液在血管内按一定方向周而复始地流动所需要的力,是血液循环的前提和保证。在心室收缩期,由于心室壁肌的收缩导致心室内压大于动脉内压,形成心室动脉压力差,这是血液由心室进入动脉的推动力,血液获得能量而变成血流进入外周血管内。
(3)外周血管的阻力:
主要指小动脉和微动脉对血流的阻力。血流阻力是指血液在血管流动过程中所遇到的阻力,其作用是阻止血液的顺利流动,迫使流动的血液对管壁施加压力,故是动脉血压形成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
血压形成的机制就是在足够循环血量的基础上,心脏收缩射 血提供的血流动力和外周阻力在血管内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
影响血压因素
(1)收缩压:
主要受心室射血量的影响,舒张压 主要受外周阻力的影响。生理状态下,经常性对血压产生影响的 因素主要是心搏出量、心率和外周阻力。凡能影响心输出量和血达全身血量的30%或以上时,对一般人来说,神经和体液作用已 不能保证血管系统的充盈状态,血压将急剧下降,必须紧急输血或输液,补充循环血量,否则将有生命危险。
(2)心率:
心率增加可引起心输出量增加和舒张期缩短,舒张压上升,脉压减小。心率减慢时,舒张压降低的幅度比收缩压降低的幅度大,故脉压增大。
(3)心脏收缩力:
心脏收缩时将血液射入动脉,舒张时则可以从静脉抽吸血液。心脏收缩力增强使每搏量增加,收缩压明显升高,舒张压稍有增加,因而脉压加大,收缩压客观反映心脏每搏量的多少。
(4)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
大动脉管壁的弹性有缓冲动脉血压升高的作用,可将在射血期多容纳的部分血液继续向外周方向推动,从而降低脉压。老年人的动脉管壁硬化,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减弱,故脉压增大。
(5)外周血管阻力:
血管外周阻力改变对收缩压和舒张压都有 影响,但对舒张压的影响更为明显。外周阻力加大,动脉血流速减慢,舒张期未动脉存血加多,使舒张压升高脉搏压减小。可见舒张压的高低可以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高血压病患者由于动脉硬化会使外周血管阻力过高,从而导致动脉血压特别是舒张压的显著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