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积极地自测血压?
血压不仅在一天中有自己的波动规律,而且受诸多因素影响。
仅仅依靠门诊有限的几次测量,很难反映全天血压水平的全貌,也无法保证在患者有明显自觉症状时及时地进行血压检测。因此鼓励患者积极地进行自测血压。
自测血压有助于医生确诊高血压。自测血压可提供特殊时间的血压水平和变化规律,对医生早期确诊高血压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并排除因一时工作紧张、情绪波动等应急状态造成血压暂时升高的假性高血压。有些患者到了医院就紧张,测量血压时总是高于正常,但自测血压确是正常,医学上称这种现象为“白大衣高血压”。白大衣高血压只是暂时的反应性血压升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年龄增长,有可能发展成为真性高血压。
由于高血压患者症状的轻重与血压的高低不一定成比例,患者定期自测血压,可帮助医生观察、了解病情的发展,为医生制定治疗方案和正确评价药物降压效果提供重要依据。
同时,自测血压也有利于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包括高血压在内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一类能够有效控制,但却难以治愈的疾病,患者对疾病本身的认识及积极的自我参与对于控制疾病非常重要。自测血压使患者最大程度地参与了高血压的治疗,并根据自身疾病合理地进行非药物治疗,不仅提高了患者治疗的信心,还可以大大改善预后。
此外,自测血压的行为还可以影响周围的家人和朋友等,有利于更大范围地提高公众对高血压的认知。
自测血压有哪些注意事项?
家庭测血压可以选择水银柱血压计、压力表式血压计或全自动电子血压计,老年人最好选择操作简单的、符合国际标准的上臂式全自动/半自动电子血压计。
新诊断的高血压患者,建议在家连续自测血压7天,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测量3遍,去掉第1天血压值,仅计算后6天血压值,根据后6天的血压平均值,为决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血压稳定者,建议每周固定某天,早上起床后1小时,服降压药前,自测坐位血压。
血压不稳定或未达标者,建议增加自测血压的频率至每周3次。如出现头昏、头痛、头胀等症状,应及时补测。
测量前应休息5分钟,避免情绪激动、劳累、吸烟、憋尿等情况;测量时取平卧位或坐位,使上臂、血压计与心脏保持在同一水平位置。
自测血压应准备一个记录本,记录的内容包括测量的日期、时间、血压值等,测量结果应主动向医生报告以备日后查询。
一般而言,自测血压值低于诊所测量的血压值。正常上限参考值为135/85 mmHg。患者不应根据自测血压结果自行改变药物治疗,需要与医生进一步商量后再作决定。
电子血压计不适合哪些人群使用?
电子血压计多数利用袖带内高灵敏度的传感器,采用示波法进行血压测量,自动记录动脉中的血液流动状态并把其转化成数字形式。测量时不需使用听诊器,非常方便。
由于电子血压计采用的原理与水银血压计采用的原理不同,因此,它不适合下列人群使用:
- 过度肥胖者
- 心律失常者
- 脉搏极弱,严重呼吸困难和低体温患者
- 心率低于40次/分及高于240次/分的患者
- 大出血、低血容量、休克等血压急剧变化的患者
- 帕金森症患者
来源:心脏健康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