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一高,心脑肾易受伤!正确降压,除了选药要对症,还要巧搭配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已达27.9%,也就是说,每4位成年人中就有1位高血压患者。

高血压对人体危害非常大,不仅引起头疼、头晕、失眠、烦躁、心悸、胸闷等一系列症状,还会影响全身的脏器,尤其是心脑肾。

长期不控制血压问题,身体靶器官发生改变,长期下去对心、脑、肾及其靶器官的破坏,是非常严重的。晚期的脏器改变不可逆,有致死致残的危险,许多高血压的患者死于并发疾病,如中风、心衰和肾功能衰竭。

血压一高,心脑肾易受伤!正确降压,除了选药要对症,还要巧搭配

高血压从慢性的、持续的,甚至没有肉眼可见症状的血管变化,发展成波及心、脑、肾、血管等全身重要脏器的综合征,需要经历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高血压自始至终都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突然发现的。

高血压最先损害血管,长期高血压或血压波动大,会使血管弹性越来越差,好比一个气球被吹胀多日后,放掉空气也不能恢复原样。

血管问题又可能进一步引发心脏、大脑、肾脏等重点靶器官病变。

血压水平尤其与心血管风险密切相关,在高血压诱发的诸多疾病中,脑中风是我国高血压人群最主要的并发症,冠心病也明显上升,其他并发症还有心力衰竭、左心室肥厚、心房颤动、终末期肾病。

肾脏损伤通常是因为顽固性高血压,持续10到20年的高血压会引发肾功能减退,部分发展成肾衰竭;肾损伤反过来又会影响血压控制,导致恶性循环。

高血压带来的损伤会随时间推移而增强,因此血压控制越早越好

打个简单的比方,就像你家里的水管漏水,你是发现漏水之后尽快修呢?还是等到把墙皮都弄发霉、掉皮之后再修呢?

一旦等到出现各种症状再进行控制,可能已经对健康造成了损害,错过了治疗高血压的最佳时机。

降压药:不仅要选对,还要对症!

高血压最初从确诊到治疗,要始终明确,降压是第一要事。而降压药物,至今仍然是我们对抗高血压的重要武器。对于已确诊的高血压朋友,特别是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药是最常规、最主流,可能也是最有效、最靶向的手段。

想要血压平稳,选对降压药是关键。市面上常见的降压药物,主要分为五大类:

  • 利尿剂(包括氢氯噻嗪、呋塞米等药物)
  • 钙拮抗剂(常见的是带有“地平”字样的药物)
  • β受体阻滞剂(常见的是带有“洛尔”字样的药物)
  •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常见的是带有“沙坦”字样的药物)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常见的是带有“普利”字样的药物)
血压一高,心脑肾易受伤!正确降压,除了选药要对症,还要巧搭配

药丸、片剂和药物从医生手里的瓶子里倒出来

这些主流的降压药物确实非常管用,直到今天仍然是我们对抗高血压的第一线药物。

在降压药物的选择上,医生们主要是围绕着影响血压形成的血管外周的阻力、血管的容量、心脏的动力这三方面因素来进行血压的控制。

比如针对中老年人因为血管硬化,血管收缩弹性不好,而出现的高压特别高,低压特别低的高血压类型,我们需要用钙拮抗剂使血管外周阻力松弛;比如针对血管的容量问题引起的高血压,需要在其他降压药的基础上加利尿剂。

因为每一种药物的降压效果都有一个饱和的状态,所以同一种类的降压药吃一大把也不见得有效果,而且在服用降压药物时不可以随意加药、减药、停药。降压药物的选择不仅要选对药,更要遵循小剂量多种类的的原则。

你去医院看高血压的时候,最好带上所有病例资料,还有平时在吃的药品。切记,降压药物的选择和服用还是要谨遵医嘱。

强强联手,找寻降压搭配最优解

用药就像盲人摸象,我们摸到了头和尾,也抓住了四肢,如何精确组装,划分为整,合理地搭配用药模型,让降压效果更接近完美呢?

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很多人发现高血压,往往认为并不严重,甚至会认为多服一种药就多增加了药物的副作用。

很多人担心长期吃降压药会造成副作用伤身,就想在血压正常时停药,等升高时再吃。或者往往会提出这样的要求:“是不是能只用一种降压药,或者换好一点的药试试,能不用两种或者更多种药就不用?”

你也可能听过“吃XX药可以根治高血压”的说法,但事实上,原发性高血压是伴随终身的疾病,需要长年服药并配合生活方式调节,目前是无法根治的。

血压一高,心脑肾易受伤!正确降压,除了选药要对症,还要巧搭配

实际上,随着医药学的进步,很多降压药的副作用已经很小了。而且相较于降压药的副作用,随意停药会使血压处于大幅波动之中,增加心脑血管事件风险。

现在绝大部分高血压药是缓释片、控释片,其进入胃肠道后会被消化液消化,再慢慢释放,达到长期稳定的控压效果。通常,慢性高血压患者都应口服高血压药,更有利于保持血压平稳。

不同高血压患者用药有所区别,有的患者宜选择长效控压药,有的患者适合短效控压药,也有的患者适合联合用药。所以,别人用着好的药未必适用于自己,很多高血压患者听别人说某种降压药效果好,就会私自更换药物,结果反而可能导致血压升高。

部分高血压患者需要联合用药,也因此担心副作用的问题。但高血压患者中,服药出现副作用的情况少之又少,而且某些药物联合使用时,还可抵消部分副作用。所以,如果服药期间没有出现副作用,说明药物适用,可以放心;如果出现了副作用,应及时与医生沟通。

高血压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往往是高血压引起的心、脑、肾、血管等全身重要脏器并发症,这些并发症才是致命的元凶。

高血压既是一种疾病,比如原发性高血压也称为高血压病,它是遗传和饮食、精神刺激、吸烟等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始发因素带有不确定性;高血压也可以是一种症状,它由确定的疾病或病因引起血压值升高。

除了通过药物的物质载体,来实现平稳降压的解决方案,对高血压,我们还需要细水长流得从生活方式上来进行预防和干预,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健康生活方式。

BTV养生堂专栏联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主任药师余俊先出品的《像医生一样懂降压药》已经上线,指导课专门针对已确诊的高血压患者,给予科学的降压指导。

通过这门指导课,你不但能够以最快的速度,了解自己或亲友家人在吃的是哪种降压药,优劣势在哪里,与自身的实际病情是否匹配,你还能透过“懂医精药”药师思维,升级自己的药物治疗认知,更精准地配合医生实施降压治疗,降压不伤肾,达到理想的降压效果,像医生一样懂降压药。

点击下面专栏即可订阅或试听~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