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世界高血压日:主题是“测量血压,控制血压,延长寿命”。
今年世界高血压日的庆祝活动将推迟到10月17日
图源:世界高血压联盟官网
作为三高之首的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高血压虽然是常见病,但是对人体健康危害很大,持续血压高会导致靶器官如心、脑、肾的损害,最终导致急性脑血管病、高血压性心脏病、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死亡率很高。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全国高血压控制状况调查》显示,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已高达23.2%,但其知晓率不及50%,治疗率为40.7%,控制率仅为15.3%。
那么,高血压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如何正确测量?如何预防控制?请往下看。
01
血压多少是高血压?
血液对动脉血管壁的侧压力就称为血压,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心血管综合征,是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我们通常所说的是原发性的。
在非药物状态下,三次不同日的血压测量值均符合高血压的标准(诊室收缩压(俗称高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俗称低压)≥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
02
高血压的诱因和症状,千万别忽视!
高血压的发病原因并不明确,更多谈及危险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年龄以及不良生活方式等方面,其中70%-80%的高血压发生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
☆遗传因素
大约60%的患者有家族史,30%~50%的患者有遗传背景;
☆年龄因素
发病率和年龄成正比,40岁以上者发病率高;
☆饮食因素
高钠低钾饮食、大量饮酒、摄入过多的饱和脂肪酸、吸烟等;
☆超重和肥胖
超重和肥胖是高血压患者的重要危险因素,风险是体重正常人的1.16-1.28倍;
☆长期精神紧张
精神紧张者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正常人群的1.5倍左右;
☆体力活动不足
体力活动不足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的症状因人而异。常见的有头部胀痛、阵发性眩晕、胸闷不适、四肢麻木等,这时候要警惕可能是早期高血压的信号,及时进行体检筛查或就医。但也有不少患者早期可能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很多高血压患者可能在无症状时就引发了其他疾病,也就是通常说的靶器官损害,因此高血压也被称为“沉默的杀手”。
03
如何在家测血压?记住这5个步骤!
首先是血压计的选择,常见的血压计有水银血压计、气压表式血压计和电子血压计,家用的话推荐使用电子血压计。选购血压计的时候要考虑使用人的情况,普通人群用手臂式或者手腕式二者都可以,中老年人更推荐手臂式。
☆测量步骤:
① 早上起来排空尿液;
② 靠背的椅子上静坐5分钟;
③ 袖带的松紧要合适,将捆绑袖带的上臂与心脏位于同一水平,袖带和手臂之间可插入两指。袖带下缘距肘窝两个横指的距离;
④ 按下开始键,保持手部放松,整个过程不要说话不要和人交流;
⑤ 到测量结束记下数字。
特别提醒
家庭自测血压(HBPM)诊断标准数值为≥135/85mmHg。
04
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早期筛查很重要!
要控制高血压,具体来说就是要抓好两个方面,即一级预防和早查早治。前面说过高血压患者可能无症状,很容易被忽视而没有及时就医,因此,早期筛查对于预防高血压、提示可能面临的风险具有积极意义。
高血压的早期筛查一般需要进行包括病史调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遗传学分析、血压测量等筛查项目。而且由于持续血压高还会导致靶器官,如心、脑、肾的损害,必要时还需要进行靶器官损害评估,主要包括心脏、脑、肾脏和外周血管。
检查项目 |
检查目的 |
心脏彩超 |
筛查有无高血压心脏病 |
头部MRI |
筛查有无脑血管疾病 |
肾功能 |
筛查有无肾功能损害 |
眼底镜、眼底照相 |
筛查有无视网膜病变 |
一级预防则需要从日常生活中的健康管理入手:
☆饮食管理
☞减少钠盐摄入,每人每日试验摄入量<6g;
☞增加膳食中的钾摄入,如新鲜蔬菜、水果和豆类等;
☞低脂奶制品、富含食用纤维的全谷物、植物来源的蛋白质等。
☆生活干预
☞控制体重,使体质指数
☞彻底戒烟,避免被动吸烟;
☞不饮或限制饮酒;
☞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每周保持中等强度运动4-7次,每次持续30-60分钟,如果被评估为具有心脑血管高危因素,则运动前需进行专业评估。
总结一下,无论是对于预防还是控制高血压,生活上的干预都必不可少。记住这句话:“少盐减重多运动,戒烟戒酒心放平”,同时定期自测血压和定期体检,从源头开展防控措施,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就医和治疗。健康生活,始于预防!
来源声明:
文中视频源自健康中国微信公众号,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删除。
转载说明:本文转自《美年大健康沧州》,有任何问题,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