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国外多数指南均建议将<140/90 mmHg作为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目标。但近年来一系列研究证据表明,这一目标不能使高血压患者临床获益最大化,将血压控制在<130/80 mmHg可以更为显著的减少高血压相关的致死致残的而发生。
1. 2017年ACC/AHA高血压指南将高血压诊断标准下调为≥130/80 mmHg,多数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治疗目标值也随之下调为<130/80 mmHg。
2. 我国台湾地区颁布的2022年高血压指南也采纳了相似的标准,推荐将<130/80 mmHg作为多数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目标。如果能够耐受,推荐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4/5期慢性肾病、以及糖尿病伴靶器官损害者血压控制在<120/80 mmHg。
3. 2018版加拿大高血压指南建议根据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确定相应的血压控制目标:心血管病低危患者<140/90 mmHg,糖尿病患者<130/80 mmHg,心血管病高危患者(伴临床型或亚临床型心血管疾病、慢性肾病、10年心血管事件风险≥15%以及年龄≥75岁者)收缩压≥130 mmHg时即应启动降压药物治疗,并将其收缩压控制在<120 mmHg。
4. 2021版欧洲心血管病预防指南也展现出了更为积极的态度。该指南建议首先将所有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在<140/90 mmHg,然后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决定是否进行更严格的血压控制。推荐多数18-69岁的高血压患者将收缩压控制在120-130 mmHg之间。对于正在接受降压药物治疗的≥70岁的高血压患者,推荐收缩压控制目标为<140 mmHg,若能耐受建议降至<130 mmHg。所有高血压患者的舒张压目标值均为<80 mmHg。
5. 2020年国际高血压学会(ISH)颁布了全球高血压实践指南,建议<65岁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目标为<130/80 mmHg(不宜低于120/70 mmHg);>65岁者控制目标为<140/90 mmHg。
6. 202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首次独立颁布了成人高血压指南,建议无合并症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目标为<140/90 mmHg;确诊心血管疾病的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控制目标为<130 mmHg;心血管病高风险的高血压患者(包括心血管事件高风险、糖尿病、慢性肾病)的收缩压治疗目标为<130 mmHg。
7. 基于现有研究结论,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高血压学组组织国内专家制订了“强化血压控制中国专家建议”,充分讨论了进一步严格控制血压的必要性,提出在能耐受的前提下,应将<130/80 mmHg作为大多数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目标。
8. 由上可见,虽然近年更新的国内外高血压指南在细节上有所不同,但其共同点是不同程度的下调了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目标,体现了此领域内的最新研究结论。
不要再瞻前顾后了,只要患者耐受良好,将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在130/80 mmHg将会带来更大的保护作用,行动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