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我们人体每一处都有布满了大大小小的血管,我们依靠动脉血管输送养分,也依靠毛细血管完成物质交换,离不开静脉血管送走代谢废物,一句话,我们离不开血管。心脏和所有血管共同组成我们人体的循环系统,循环系统的病变是会影响到全身各处的。而高血压是体循环动脉血压(一般情况测量部位为上臂)增高,收缩压大于等于140mmHg和或舒张压大于等于90mmHg。因此患有高血压不仅仅是血压高,还会对我们人体多个器官系统造成危害,小麻哥在这里简明扼要的说一说都会造成哪些损害吧!
高血压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心脏和血管是高血压病理生理作用的主要靶器官,为什么这么说呢?下面来详细的分析一下。
血液循环依靠的是心脏泵血,泵出的血液到达主动脉,然后从动脉系统输送到全身。泵血需要心脏和主动脉之间有一个压力差,从高压的心脏流到低压的动脉。而高血压患者的动脉压高,造成和心脏之间的压力差小,心脏泵血受到的阻力就大,泵出同样的血需要心脏做的功就多,心肌逐渐肥厚。这有点类似于健身,经常做力量练习,肌肉就越来越发达,但我们健身是间断性的,可以休息呀,而心脏是每时每刻都在收缩、舒张,不停的在做功。这就导致了高血压患者心肌肥厚,左心室变大,长期劳损可导致心功能不全,心衰。
心脏
长期压力负荷增高,儿茶酚胺与ATⅡ等生长因子都可刺激心肌细胞肥大和间质纤维化引起左心室肥厚和扩张,称为高血压性心脏病。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常见于老年和妇女,也是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心室肥厚可以使冠状动脉血流储备下降,特别是在氧耗量增加时,导致心内膜下心肌缺血。
就像高血压使得心肌肥厚一样,高血压也会使得动脉系统管壁增厚,导致壁/腔比值増加和管腔内径缩小,供血能力下降,导致重要靶器官如心、脑、肾组织缺血。长期高血压及伴随的危险因素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及发展,累计冠脉,可形成冠心病,严重时导致心梗。目前认为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高血压最早期和最重要的血管损害。
对脑的影响
高血压患者动脉壁/腔比值増加和管腔内径缩小,供血能力下降,会导致脑供血不足,长期的脑血管发生缺血与变性,会形成微动脉瘤,一旦破裂可发生脑出血。高血压会导致动脉粥样斑块形成,斑块脱落可并发脑血栓形成,导致脑梗。脑小动脉闭塞性病变,引起针尖样小范围梗死病灶,称为腔隙性脑梗死。
脑缺血
高血压的脑血管病变部位,特别容易发生在大脑中动脉的豆纹动脉、基底动脉的旁正中动脉和小脑齿状核动脉。这些血管直接来自压力较高的大动脉,血管细长而且垂直穿透,容易形成微动脉瘤或闭塞性病变。因此脑卒中通常累及壳核、丘脑、尾状核、内囊等部位。
对肾脏的影响
肾脏是人体主要的排泄器官,各种代谢废物经循环系统到达肾脏,通过肾小球的工作形成尿液排出体外。高血压对肾功能也会造成影响。
肾
长期持续高血压使肾小球内囊压力升高,肾小球纤维化、萎缩,肾动脉硬化,导致肾实质缺血和肾单位不断减少,肾功能逐渐减退,最终可形成慢性肾衰竭,是长期高血压的严重后果之一。如果患者还患有糖尿病,则损害更重,进展更快。恶性高血压时,人球小动脉及小叶间动脉发生增殖性内膜炎及纤维素样坏死,可在短期内出现肾衰竭。
对视网膜的影响
视网膜小动脉早期发生痉挛,随着病程进展出现硬化。血压急骤升高可引起视网膜渗出和出血。
视网膜出血
总结
高血压不仅仅是血压高,还会损害多个器官系统功能。
但大多数高血压起病缓慢,缺乏特殊临床表现,导致诊断延迟,仅在测量血压时或发生心、脑、肾等并发症时才被发现。常见症状有头晕、头痛、颈项板紧、疲劳、心悸等,也可出现视力模糊、鼻出血等较重症状,典型的高血压头痛在血压下降后即可消失。
高血压患者可以同时合并其他原因的头痛,往往与血压水平无关,例如精神焦虑性头痛、偏头痛、青光眼等。如果突然发生严重头晕与眩晕,要注意可能是脑血管病或者降压过度、直立性低血压。
高血压患者还可以出现受累器官的症状,如胸闷、气短、心绞痛、多尿等。